每每回顧生活在歐洲的歲月,總覺滿懷充實、無限感恩,從未想到自己簡單的人生自此開始向外拓展,於是帶著孩子跟著先生,努力盡情地伸展視角,去接觸外面廣大的世界。
法國是淌留著濃郁情緒與豐富靈感的一個國度,除了著名的時尚、美酒、美食之外,其史蹟、城堡與藝術等載譽世界更是不在話下,同時也是文化與藝術的殿堂,集前衛與古典於一身,截至2008年共有33處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。
羅浮宮( Musée du Louvre)
羅浮宮位於塞納河畔,是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,也是法國最大的藝術聖殿。當12世紀初建之時,原本只是個要塞城堡,於14世紀時才改建為皇宮,是巴黎第一個文藝復興建築並兼有哥德式風格,到了16世紀又開始重建,直到1682年路易十四將皇室遷至凡爾賽宮後,才於1793年開放為博物館,並且一直擴建到20世紀。
我們一步入館區中央的拿破崙廣場,映入眼簾的就是那座透明大金字塔的地面入口建築,這是華裔美藉建築師貝聿銘的傑作,無論是在陽光或燈光的輝映下光芒閃爍奪目,儼然已成為巴黎羅浮宮最耀眼的代表性象徵。
在地下一樓還有一座倒金字塔,為地下街購物與停車者的入口(這也是達文密碼小說裡所稱的聖杯),當經由陽光或燈光的折色,使得剔透晶瑩的金字塔光輝燦爛。(上下二圖片來自Tripadvisor)
廣場中的法王路易十四雕像與金字塔入口
卡魯索凱旋門( 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 ),於1806建造,慶祝拿破崙的勝利,可稱之為小凱旋門,因為他面對著香榭麗舍大道盡頭的巴黎大凱旋門(雄獅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de l'Étoile)。
博物館側邊以及面對的小凱旋門
博物館正對面的杜樂麗花園(Jardin des Tuileries)
館內中庭
館內有三大部門展區以及雕刻和繪畫部門,而實際館藏約有四十多萬件,其珍品多達三萬件,共分為八大類。我們無法一次盡覽全館,只能依所好重點參觀,當然絕不可錯過的就是羅浮宮的三寶:蒙娜麗莎的微笑、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和維納斯雕像。
蒙娜麗莎 (La Joconde),達芬奇 1503~1507年,是參觀人數最擁擠的畫作。
薩默特拉斯 (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),古希臘雕塑完成於西元前190年左右,1883年在Samothrace出土。
米洛的維納斯(Vénus de Milo),古希臘雕刻高204公分,於1820年被發現。
母狼哺育被棄養於台伯河的攣生兄弟,根據希臘神話傳說,孿生子被母狼哺育長大復仇後,其中一個的名字叫羅慕斯回到河岸建立新城成,即為羅馬帝國的始祖,所以在羅馬常常會看到母狼與兩個小孩的雕像喔。
忘了名字的雕像
拿侖三世套房中的劇院沙龍大小餐廳等,真是金碧輝煌!
1700~1830年家具展示以及水晶鑲鍍金青銅梳妝桌椅
魯本斯展廳(Rubens room)
羅浮宫的(Richelieu wing)黎塞留庭院(圖片來自網路)
拿破崙的加冕礼(The Coronation of Napoleon)作者大衛(Jacques-Louis David )。圖片自網路
我們帶著滿懷充實的心靈完成這一天羅浮宮的藝術之旅,雖無法覽盡所有珍藏,卻是這一生必來一探究竟的博物館。
楓丹白露宮(Château de Fontainebleau)
楓丹白露的法文原義是「美麗的泉水」,位於巴黎市中心西南方55公里的一處美麗森林內,因此散文大師朱自清賦予其如此浪漫美麗的譯名。最初是於12世紀由法王路易六世建為狩獵城堡,後經各君主修建擴充,可說是歷代君王的行宮,其中包括一座主塔、六座王宫、五個院落、四座花園,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建築傑作。除了華美的宮廷花園設計外,其內部更是金碧輝煌,完全將義式與法式結合成楓丹白露特殊的風格,可稱為 18 世紀的室內裝飾博物館,並於1981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冊。
這座美麗的宮殿道盡八百多年以來法國王朝歷代的興衰、歡笑與血淚……尤其與拿破崙一生的榮辱與共,這是他即位的皇宮,並在此與約瑟芬補行婚禮,直到1813年這位英雄撤底失敗後,終於被迫1814年在楓丹白露宮簽下退位詔書,隨後被流放到厄爾巴島上。宮殿入口的正面有一馬蹄形樓梯,前面的「白馬廣場」又稱「告別廣場」,就是拿破崙兵敗被流放前,最後一次閱兵的地方。
孩子總攜上繪本與畫筆於行囊中
進入宮內輝煌的藝術殿堂
法蘭西斯一世長廊殿 (以下三張圖片來自Tripadvisor)
鼎鼎大名的圖書館
皇帝房間座椅
由於實在喜歡楓丹白露的雅致幽美,我們兩次到訪並過夜,享受那份怡然自得!
羅浮宮交通 :① ⑦Palais Royal Musee du Louvre站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