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米歇爾山 (Mont-Saint-Michel)
我們這次是從荷蘭一路開車到法國,遊過盧昂後到諾曼第, 再訪聖米歇爾山。
聖米歇爾山是位於諾曼第與布列塔尼之間,也就是英吉利海峽聖馬洛海灣上的一個花崗岩小島,距海岸只有1公里,海拔88公尺。因經常為沙岸所包圍,當四周海水漲潮時,聖山孤立於海水中成為一種奇觀,然在不同的氣候、時間與距離下,風貌美感各異。在19世紀前因與外隔絕一直帶有一種遺世獨立的神秘,直到1874年法國建立一條聯外道路,如今才能成為每年300多萬遊客的觀光勝地,並於1979年被列為世界遺產。(若在巴黎則可搭火車、租車或參加旅行團,官網 www.ot-montsaintmichel.com)
山島上有一座聖米歇爾修道院,是所謂「上帝的金字塔」,在西元8世紀時有位主教稱受大天使聖米歇爾(Archangel Michael)託夢而建立,然後經過800多年的擴建,成為哥德與羅馬式風格有如金字塔型的建築群。歷代曾做為碉堡,尤其在英法百年戰爭與宗教革命中,有其不可或缺的地位;法國大革命時還成為監獄,19~20世紀才被列為古蹟與還給教會。
我們逐漸接近聖山,在進入唯一的入口後,經過僅有的街道,然後拾級而上至修道院。若欲觀漲潮奇景與美麗夜景,建議住宿一夜。
對稱交錯美麗的迴廊
透過迴廊望向教堂建築
塔高157公尺,頂上是金色的大天使米歇爾雕像 。
樸實的教堂內部
聖米歇爾是戰爭之神,傳說手持利劍勇屠魔鬼惡龍。
盧昂(Rouen)
盧昂位於塞納河畔,是法國上諾曼第的宗教與行政中心,自羅馬時代已歷經千年的歷史‧當漫步在這裡古樸的街道與水光倒影間,處處流淌著中世紀古城美麗的古典與幽靜,因此自古就是文人墨客與畫家流連創作之所,雨果就曾美其名為「百鐘空中迴響之城」,而莫內更在此為聖母院留不同時間光影之下的名畫。盧昂的四寶之二是教堂與木筋屋(另二為起司與蘋果酒),以下我們便一一走訪。
聖母院(Cathédrale Notre-Dame)是法國最重要的哥德式建築,其美不亞於巴黎聖母院,始建於11世紀,其高聳入雲的尖塔有152公尺。
聖馬可魯教堂(Saint-Maclou)是1437-1521年間建造,為「火焰式風格Flamboyant Style」哥德式建築的代表,有五個美輪美奐的文藝復興時代雕刻木頭大門。
哥德與文藝復興式的大鐘樓(Gros-Horloge)於1527年開始運作至今
聖女貞德於1431年在這個舊市集廣場(Place du Vieux-March)被處以火刑,1979年在此建教堂(Eglise Sainte-Jeanne d'Arc)以紀念,其特殊的覆蓋船型屋顶(另稱如修女帽或巫婆帽);還有內部運用光線與創意的設計,所營造出寬敞明亮的空間;而外面的大十字架就是貞德火刑紀念柱,其整體可說是完全融合了新舊時代的建築傑作。
而行經通往這些古蹟的舊城街道上,保留許多傳統的木珩架建築(Half-timbered house亦稱木筋屋或半木條屋),就是以木材為主結構,其木頭樑柱垂直並交叉於石灰外牆上,這也是上諾曼第的傳統建築。
步在古色古香的Rue St. Romain與Rue du Gros-Horloge街區,細訴著盧昂過往的遺跡。
我們身後的尖塔即為聖母院的高塔
法國文化協會--盧昂 http://www.alliancefrancaise.org.tw/spip.php?rubrique290
諾曼第戰役博物館(Musée de la Bataille de Normandie)位於諾曼第的貝葉(Bayeux),我們特地帶兒子來訪,父子倆倒很清楚明瞭其中內含,我則是霧煞煞,一頭霧水 ><"
史特拉斯堡(Strasbourg)
史特拉斯堡是法國東端的阿爾薩斯的省會,隔著萊茵河與 德國相望。我們這趟並非從盧昂一路來這兒,只是曾經在過訪德國黑森林時順道而來,雖是短暫停留,卻已在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……
這是一個德法混血的城市,而小法國區(Petite France)就在舊城區西側,其間交錯的伊爾河,以及繁花綴飾的木筋屋倒影,使我們彷彿身在時光隧道的穿梭中,如畫似夢……
橫跨伊爾河的沃邦攔水壩(Le barrage Vauban)和廊橋(Ponts Couverts)建於十三世紀,除水利交通之外,曾做為城市防禦之用。而整個市中心於1988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。
史特拉斯堡大學可是法國數一數二的名校
法國文化協會--史特拉斯堡 http://www.alliancefrancaise.org.tw/spip.php?rubrique291
因為行程匆忙無法駐足品味這裡所有的美,於是又給自己一個許諾,後會有期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