札達爾(ZADAR)
這是位於亞得里亞海岸線中心點半島上的一個天然良港,也是克羅埃西亞的第五大城,於1920-1947年間曾屬於義大利,直到1947年後便歸屬南斯拉夫(今屬克羅埃西亞)。而這個傳說中的眾神之地,擁有四位守護神,其古城的歷史可追溯到古羅馬帝國時期,可惜經過一次世界大戰損毀嚴重,但仍保留有古老的石板街道,還有部分昔日羅馬及拜占庭帝國時代的建築。我們漫步走踏在光滑透亮的石板路上,閒逸於古樸的紅頂老房間,觸目凝視那沉澱古意歷久的教堂。
位於佛拉姆廣場(Forum Trg)的聖多那教堂(Crkva sv. Donata)建於9世紀,原名「三一教堂」,15世紀重建後,改稱聖多那教堂。這座大圓柱形的拜占庭建築是取材於廣場上的石塊,現今已成為舉辦音樂會的場所,而廣場上仍有1至3世紀所殘存石塊遺跡。其旁即為聖安納斯塔西亞教堂(Katedrala sv. Stošije),於 15世紀建造,19世紀重建,為新羅馬式建築風格,以及其哥德式的鐘樓。
這是在人民廣場(Narodni Trg)上的市政廳,建於1934年。
城區漫步間不乏咖啡座林立
海港與附近的海灘
這裡有希區考克所稱頌的最美麗夕陽,以及著名的海風琴與光廊。這舉世無雙的海風琴(Sea Organ)是由設計師大師Nikola Bašić於2005年所完成,並獲得歐洲設計第一大獎。海浪管風琴是在長七十公尺的海岸石階內,裝置有35根共鳴鋼管,當海浪與海風打進堤岸上所留下的孔洞,就會產生共鳴的樂音。如此精妙的設計,完全與大自然融為一體,其合奏的樂章時而澎派,時而輕柔。
而海岸長廊上另一別出心裁的設計是The Greeting to the sun/Pozdrav suncu,這是一個22公尺直徑的藍色太陽能玻璃面板大圓盤,內置有彩色LED燈,當夕陽西下時,便開始光彩奪目、閃耀生輝。
愜意浪漫地伴著海風琴的樂音,舞動在夜間海岸的熠耀繽紛。
在消磨過美麗的海灘與老城的思古之後,請欣賞海風琴與光廊的影音:
取自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3zxJL2icbW0
旭本尼克(Šibenik)
這是一個由克羅埃西亞人自建的城鎮,未曾被希臘人、伊利里亞人及羅馬人統治過,於1066年所創立,12至18世紀曾受威尼斯間斷的統治,而造就出如今古城的樣貌,可說是克羅埃西亞文藝復興城市風格的典範。
聖雅各大教堂(Katedrala sv. Jakova)於2000年被列為世界遺產,從1431到1535年間,歷經三位建築師接力合作才完成,融合了威尼斯歌德式與托斯卡尼文藝復興式的建築風格。其內外全用石灰岩石材所建成,是舉世唯一且最大的石造教堂,整棟建築毫無用到任何一磚一木。
北邊面對著共和廣場,屋頂上是手持長矛的守護神聖麥可(St.Mihovil),還有比例完美的圓頂及拱頂。
教堂的正面是由雕刻細緻的圓形玫瑰窗、拱形窗及拱形大門所組成。
聖雅各大教堂側邊的是共和廣場(Trg Republic Hrvatske),上有一座Juraj Dalmatinac的銅像,他就是建造聖雅各大教堂最偉大的建築師。
離共和廣場不遠有一座聖芭芭拉教堂(Crkva sv. Barbare),這座哥德式的教堂原建於12世紀,目前改建成聖喀爾旭文藝展覽館,其牆上的古鐘仍分秒準確不歇地走著。
舊城沿著山坡而建,其中有許多蜿蜒的窄巷及老房,營造出不同於其他城市的風貌。光潔的白石街道與階梯交錯在老石屋間,看不到羅馬城市常見的寬闊馬路及豪華大宅。步入這中世紀的時光隧道中,盡是古陳的意境。
克爾卡國家公園(Nacionalni park Krka)
從旭本尼克坐巴士30分鐘可到斯卡拉丁(Skradin),然後沿克爾卡河坐渡輪20分到克爾卡國家公園。
悠悠烟水,琉璃千頃。
瀑布群為1985年所設立,是克羅埃西亞的第七座國家公園,面積有142平方公里,位於克爾卡河中下游。這是經由克爾卡河切割的石灰岩沉積地形,並有高低落差200公尺的峽谷,形成許多瀑布、湖泊與洞穴等豐富景觀。
瀑布區旁,水光蔥木羽化暈染,紅瓦倚綠相攜,閒適飄然,清新忘我。
水瀑奔騰,氣勢壯觀,可以在較低的湖中游泳,尤其盛夏期間可享清涼。
碳酸鈣混和著翡翠綠藻碧苔,披階交疊而下,有如山水精靈,繽紛點綠幻化。
山光瀲灩,洌水淙淙,清碧綠繡,銀緞輕舞。
綠幽靈羽化暈染,疊翠琉璃,清逸無拘。
相較於16湖和克爾卡國家公園,前者涵蓋廣闊,且瀑布群繁多,幾乎每一轉眼皆處處驚喜;而後者因高低落差,能同享氣勢磅礡與清幽飄然,不過需用些腳力登高,雖非世界遺產,仍生態豐饒,並於特定區域可享戲水之樂。
我們在札達爾待了3天,遊過兩處國家公園後,經訪旭本尼克,便繼續往南到斯普利特(Split)。
最後請欣賞札達爾最美的夕陽(取自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20HAO1GNNM)